琉璃瓦作為具有釉面裝飾的傳統(tǒng)建筑構(gòu)件,其清潔不僅需保持外觀美觀,更要保護釉層完整性和瓦片結(jié)構(gòu)穩(wěn)定性。由于釉面質(zhì)地較脆、易受化學腐蝕和物理摩擦損傷,清潔時需遵循“保護優(yōu)先、溫和操作”的原則,具體注意事項如下:
一、前期準備:明確特性,做好防護
了解琉璃瓦特性
琉璃瓦的核心價值在于表面釉層(含金屬氧化物發(fā)色劑,如氧化鈷、氧化鐵等),釉層質(zhì)地堅硬但脆性高,易因摩擦、溫差、化學腐蝕出現(xiàn)劃痕、失光或剝落。清潔前需確認:
釉面是否有裂紋、脫釉(若有,需減少水量,避免水分滲入瓦體);
瓦片是否松動(尤其是古建筑琉璃瓦,可能存在灰漿老化,需先加固再清潔)。
安全與工具準備
安全防護:同筒瓦清潔,需檢查屋面承重,佩戴防滑裝備(防滑鞋、手套),坡度較大時使用安全繩或腳手架,避開惡劣天氣(雨天、高溫、大風)。
工具選擇:
清潔工具:必須使用超軟毛刷(如羊毛刷、尼龍軟毛刷)、高密度海綿(無磨粒)、棉質(zhì)抹布(不掉毛),絕對禁止鋼絲球、硬塑料刷、砂紙等硬質(zhì)工具,防止刮傷釉面。
清潔劑:嚴格選用中性清潔劑(pH值6-8),如嬰兒沐浴露稀釋液、專用古建筑釉面清潔劑,禁用強酸(如鹽酸)、強堿(如燒堿)、含研磨劑的去污粉,避免腐蝕釉面或破壞發(fā)色成分(如酸性物質(zhì)可能導致青琉璃瓦褪色)。
輔助工具:低壓噴水壺(水壓≤0.2MPa,避免高壓沖掉釉層或瓦片)、塑料水桶(避免金屬桶生銹污染)、梯子需包裹軟布(防止接觸時刮傷瓦面)。
二、清潔過程:分層操作,杜絕暴力處理
浮塵與輕污處理
先用軟毛刷順釉面紋理方向(多為縱向)輕輕掃去浮塵、落葉、蜘蛛網(wǎng),避免干刷時沙塵顆粒在釉面摩擦產(chǎn)生劃痕。
對于輕微雨水痕跡、浮灰,用濕潤(擰至半干)的海綿或抹布輕擦,力度以“不按壓釉面”為標準,不可來回搓擦(橫向摩擦易產(chǎn)生肉眼不可見的細紋)。
頑固污漬針對性處理
鳥糞、蟲漬:先用噴水壺少量噴水(僅濕潤污漬處,不淋濕整片瓦),覆蓋濕棉布靜置5-10分鐘軟化,再用軟毛刷輕刷,最后用干凈抹布吸干水分,禁止直接摳挖(硬殼可能劃傷釉面)。
苔蘚、霉菌:用軟毛刷清除可見部分后,將中性除霉劑(稀釋比例按說明,通常1:10)用噴壺輕噴在污漬處,靜置3-5分鐘(時間不可過長,防止藥劑滲入釉面裂紋),用濕潤海綿擦凈,再用清水輕擦殘留藥劑。
油煙、油漬:若為近廚房的琉璃瓦,可用少量中性洗潔精(如餐洗凈)稀釋后,用海綿蘸取輕擦,立即用清水擦凈,避免油漬與清潔劑混合后滲入釉面孔隙。
禁忌操作
禁止整面沖洗:尤其避免從屋面頂部大面積澆水,水流可能攜帶泥沙沖刷釉面,同時導致瓦片接縫處灰漿流失,引發(fā)松動。
禁止高溫或低溫清潔:夏季避免正午作業(yè)(釉面溫度過高,遇冷水易炸裂);冬季避免在結(jié)冰時清潔(冰面摩擦易損傷釉面,融化后水分可能滲入瓦體凍脹)。
禁止混合清潔劑:不同品牌清潔劑可能發(fā)生化學反應,產(chǎn)生腐蝕性物質(zhì),使用前需單獨測試。
三、特殊情況處理:保護缺陷區(qū)域
釉面損傷區(qū)域
若釉面有細小裂紋,清潔時僅用干布輕擦,禁止沾水或使用清潔劑,防止水分、藥劑滲入裂紋導致釉層剝落;
對于局部脫釉處(露出陶胎),用干毛刷掃凈灰塵即可,不可擦拭(陶胎吸水性強,潮濕后易發(fā)霉),清潔后需記錄位置,后續(xù)進行補釉修復。
松動或破損瓦片
發(fā)現(xiàn)瓦片松動時,立即停止清潔,用木楔臨時固定后標記,待整體清潔完成后由專業(yè)人員重新砌筑;
若瓦片碎裂,需先移除碎片(避免劃傷其他瓦面),更換新瓦(新瓦需提前清潔并與舊瓦色調(diào)匹配)后再清潔周邊區(qū)域。
四、清潔后維護:鞏固保護效果
干燥與檢查
清潔后用干棉布吸干瓦面殘留水分(尤其接縫處),不可自然晾干(避免水分長時間附著釉面),更不可用太陽暴曬或吹風機烘干(溫差易導致釉面開裂)。
檢查釉面是否有新劃痕、失光,若發(fā)現(xiàn)清潔劑殘留痕跡,用清水再次輕擦。
定期防護
每年清潔1-2次(污染嚴重區(qū)域可增加次數(shù)),避免污漬長期附著形成頑固垢層;
清潔后可涂刷專用琉璃瓦保護劑(含納米硅烷成分,增強防水抗污性),但需先在隱蔽處測試(部分保護劑可能改變釉面光澤),且僅適用于完整釉面,脫釉區(qū)域禁止使用。
周邊環(huán)境維護:修剪屋面附近樹枝(減少落葉、鳥糞),清理排水管(避免雨水倒灌浸泡瓦片)。